需要鼓励,拥抱和爱

年假的最后一个晚上,炜炜开车送我回乡下。车上放着歌,炜炜边开边哼了起来。 “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刺激, 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打击……” 听到这里我扭过头去,撅着嘴说,不,我不要刺激和打击,我要鼓励拥抱和爱。 我想我是需要更多来自外界肯定,而非所谓“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成长环境的关系,日常自卑和自我pua已经成为了习惯,转而渴求相手给予更多的夸赞和鼓励,来填补自己内心的残缺。然而这绝非好事,缺失了自我的肯定和爱意,把目光投向他人,无限的空缺需要无限的填补,对方也会觉得疲累吧。这份鼓励,拥抱和爱,不仅仅要来自他人,更应该来自于我自身才是。 去年年末一直在逃避的事情,最终还是因为新年伊始要去一件件面对和解决了。想到这里,我就变得非常焦虑,心绪不宁。我甚至都不敢去抽新年的签,害怕破坏去年在浅草寺抽到的“春天会变好”的运势。堆起来的事情对我来说有着些难以诠释的困难,仿佛是从来就没有点亮的技能,甚至对于常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却难以迈出脚步。 我大抵是无法瞬间性格大变,但是也决计要去逼自己去解决问题。 主动去找前辈聊天,约老板谈财政年后的雇佣计划,去储备更多知识,去更严格的控制饮食,去控制支出,去打开胸怀社交,去主动说更多的话,去和妈妈把话聊开,去习惯和面对东海冬天的寒冷。 无论如何,新年是可以设立目标的,因为人的精神力始终是强大的,万一真的借此机会去做,去改变了呢。 总而言之,请,给自己更多的鼓励,拥抱和爱。 我要知道自己,是由内而发的甜。

January 4, 2023 · 1 min · Aoi

Fate

恍恍惚然,又到了年末。回望今年的历程,我想我大抵依然会给出一个整体Positive的评价,纵然我的工作和生活,以及来日本后一切的settle down后续并没有进行得非常顺利。 首先是工作,课题进展得确实不太顺利。一来是单位性质和管理层面的变革。在中途临时替换课题,替换接管人导致前期的工作几乎全部作废;JAEA对耗材购置和处理的速度也让我无法及时投入对研究工作的实践中去。二来是我自己意志上的被动消磨和抗拒和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而带来的严重滞后。我无法处理好自己的心情,也难以迈出交际这一步。 再来是生活层面,换驾照的事情进行了四次也没有成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茨城的驾驶考试两至三个月才能约一次,而这段漫长的等待时间里,我并没有任何机会来打磨我的技术,考前临时的一次练车,亦无法将我带入可以进入应试阶段的状态。第一次是毫无准备,长时间未碰车,S和直角的失败情有可原。第二次虽然通过了S和直角,却没有注意到道路细节,这也和无经验得以挂钩。第三次是迟到,哪怕只是一分钟,考试受理的窗口也已经紧闭。第四次以为自己做好了准备,却又闭环回到了S弯的失利上。就好像是一个魔咒循环,根本无法冲破。除此之外,日语也并没有预期的进展顺利,第一次的N2考试,自己并没有投入百分百的努力,准备得不够充分加上大厅里的可怕回声,让我考完就知道在听力上无法获得任何通过的可能性。日常不愿意开口说话,事事都依赖炜炜,也让我的口语没有任何进步。 有一件事情没有想到,就是在日本待了这么长时间,我的生活居然还没有开始步入正轨。我相信,我的人生一定是在往上迈了一大步。然而在这个新的台阶上,我还没有找到站稳的方法,脚底仍然是流沙和沼泽,我依然在苦苦挣扎。明明后退一步就是坚实到不能再坚实的土地和生活环境,驾照,语言,甚至工作都完全不需要去担忧。而我情愿挣扎,把自己丢入这流沙里。虽然暂时没有对未来的清晰预期,但是我知道自己不可以后退,也不愿意后退,就算我可以回过头来拥有一切,但是这不是我想要待下去的环境。而更加smart的做法,(而且也是唯一的做法),是停止一切的忧思,努力把自己从流沙和沼泽里拯救出来。 想出打破魔咒拿到驾照的办法,去更认真的投身日语的学习,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听力和口语,调整心情去把当下的工作做好同时去寻找更适切的新工作。更具体来说,如果有一个给自己的规则,那就想办法停止懒惰去执行,就像炜炜执行他的饮食计划和训练一样。就像无数其他人为了实现什么也会付出相应的努力一样。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走的也是普通人的路。能走的也是普通人的路。 今年的五月初去了一趟浅草寺。 这是我第一次去日本的寺庙,带着初次僭拜的兴奋,抽了一张签。很幸运的是,它是一张大吉签。 虽然无法很好的把握日文释义,然而浅草寺的签文是有英文的。签文写着"When Spring comes, you will get good fortune." 在接下里的释义内容里,也反复提及了,当春天来到的时候,似乎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也许,今年的秋冬,也是为了明年的春天做准备吧。春天还没有到来,而它终究会来。伴随🌸和🍀,我走向它抑或它向我走来。

December 19, 2022 · 1 min · Aoi

日常应有的样子

大概在七点左右醒来一次,昨晚预约的电饭锅大概已经煮好热腾腾的饭,发出了滴滴的结束音。 我半睁着眼,朦朦胧胧看着因为窗帘遮挡而昏暗的房间。因为贴着地板,天花板显得格外高,空气也显得格外清冷。我闭上眼睛,把被子裹紧,继续睡去。梦里和妈妈吵了一架,无非又是那种“在意不在意”的负担话题。直到7:20的闹钟将我唤醒。 特地将闹钟往前调整了10分钟,已经预计好自己会在床上挣扎,起来拾掇自己到7:30,坐上昨天刚买的家用自行车。我调整好呼吸,带上运动手表,开始了计时半个小时心率控制在125+的空腹有氧。 若是住在赤坂,走去健身房也就2-3分钟路程。然而今时今日回到东海,健身房距离太远。我不得不在房间里摆一台有氧器械,在足够安静的环境下继续实施我的陈年脂肪清理计划。但是这样也不错,不仅随时可以实施,也可以边有氧边把一直以来想看的剧和动画清理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兴趣,即使难以即刻分享,也没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自我内心的满足感。 结束有氧,在卫生间收拾完自己,把中午的米饭装好,和昨晚准备好的鸡肉放在一起,扣上午餐盒的盖子,放进袋子里。还是喜欢自己准备餐食。一来和食堂的饭菜口味实在有差异,二来可以计算碳蛋脂的量以满足我的热量控制需求,同时也可以省下一些外食的钱。最近削减了早餐,突然多出了很多时间。煮上加餐的鸡蛋,我简单收拾着自己。 平淡的妆。回到东海后也对认真化妆失去了兴趣。反正坐在办公室里或者是进到实验室里,也不需要和太多人交流。 出门时间在8:30左右,今天早晨依然步行。顺手丢掉瓶瓶罐罐垃圾,我打开Pokemon Go,惯例在“第一号坟”道馆放上一只请假王,然后在乡间小路和清冷空气里慢慢往单位走去。 9点左右抵达单位,负责我工作的前辈今日work from home,今天也是摸鱼的一天。而我已经不再感觉到为此苦恼,心安理得的take my casual day。我已经决定好要放过自己,不再思考什么工作意义和价值。莫若说,我能拿到薪水,去做老板要求的工作,无需自作主张承担责任和负担,然后平静地去体味生活。 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下来。空旷的乡下,让一切都显得更加清冷。熬到五点半,说完“お疲れ様でした”我离开工位,走向了所门口的Bus Stop,等待一个小时一班的定点公交车,把我带往离健身房更近一点的地方。 东海的健身房比东京的要宽敞,器械更多,人也更少。不太会有人抢器械,就算占用上了,也总是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我戴上耳机,默默享受着大脑的放空和身体的泵感。 训练结束大概在晚上七点半,我把羽绒服裹好,走进乡下清冷的夜。是真正的冬天啊,跑到旁边的Daiso花200日元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以此抵御冬天的骑行的低温。一路幽幽晃晃回家,头顶的繁星出于意料的美丽。这是乡下特有的星空,没有高楼的遮挡,没有过多耀眼的灯光,大片面积的黑暗天空如地毯版舒展开,点缀着明明暗暗的星辰。 回到家,简单处理食材,赶在八点前吃完饭。尽量让自己遵循16/8进食原则,是我最近的挑战。洗碗,收拾屋子,然后坐在桌子前,打开单词软件或是日文语法书,或者什么也不打开,只是简单随意的浏览Youtube,点开一个一个令我感兴趣的视频放空大脑。十点半,我进浴室洗澡,然后在十一点左右缩进被子里,十一点半之前让自己进入梦乡。 普通,正常的独居一日,大概就是这样。自己想要做的,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况且,东京暂时并不属于我,回归东海大概才是我(近两年)真正应有的生活。 去习惯,去享受安静和独处,去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情,去把自己变得更好。 这大抵是我日常应有的样子。

December 13, 2022 · 1 min · Aoi

CandleLight

There came the storm that night It blew out the city lights A bit too dark inside We lit some candlelights up You kept me warm that night Under those candlelights Was dripping hard outside At last a safer place to hide —— Candlelight Sunset Rollercoaster 当房间里终于升起温暖的炉火,当我们终于感受到自由的温度, 也请不要忘记站在寒夜里,那些站出来抗争的人。 如果做不到站在他们身边,也请尽力为他们发声。 “没有任何一个年轻人应该为那天晚上的选择而被牺牲,他们曾经为了所有人勇敢过,现在轮到我们了。”

December 8, 2022 · 1 min · Aoi

但行好事,不行也没事

终于结束N2考试,虽然更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但是一直在分散大部分注意力的事情,总算是可以稍微往后放一放,把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投入科研工作中去。 近来在我身上,发生了些非常荒谬的事情。 主要还是和我的工作有关。 研究工作还是和社会工作不太一样。研究工作需要一个更长时间的沉淀,打磨,调整,在不断失败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实现最终的目的(或者说拿到最终的结果)。它不是一个即时反馈,亦不是短期限定时间内可以确保完成的事情。我感觉到自己在尽力把一件事情完成,或者,在正常期限内把事情做到最好。 但是莫若说其他工作者不理解有机合成化学,甚至就连无机化学家也无法理解。它不是一项测试,好和坏都是可以拿出来说的结果。它是在优化和调整下合成一个新物质,失败是无法拿出任何东西的。 在漫长的目标调整和试剂等待后,池田先生对我不足两个礼拜的有机合成工作提出了质疑,并要求我回到东海,并在邮件中花了大篇幅来阐述,把它描述为一个有limitation的challenge。 First of all,我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并有在稳步推进。如果这个正常的过渡时间也不能给我,那么工作完不成,我也并认为是我自己的问题。 Secondly,从前半年的“完全没有人管”,研究室没有可进行实验的平台,到突然换课题,再到试剂材料购买漫长的等待,这个莫名其妙的过程造成了我现在的“项目时间不足”,“需要在短期内出成果”。但是,无论是在哪个阶段,我已经尽可能的做了我能做的所有工作。 因为那份“想要做点什么出来”的研究者心态作祟,导致了我对自己的质疑和无限高涨的自我压力和自我紧张状态。 也许我就应该,放弃对价值的追求。 对上级的安排不要主观判断和延伸想法,尽量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但是做不好也没有关系。被判定我能力不足,那又怎样呢。是我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但是就算做不好,那又怎样呢。 我还是太小心翼翼了。对上司,对亲友,甚至对周围的陌生人都是这种态度。害怕被讨厌,想要受欢迎。 也因此,不敢开口说日语,不敢社交。 可是,不被陌生人喜欢又怎样,那重要吗。 明明一天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面对自己,却要因为这百分之一的短暂接触而精神紧张,在意对方的状态到爆炸,是何必给自己添这样的麻烦呢。 工作状态也好,和人相处的态度也好,尽力就好不是么。 放过自己——做不好也没关系,被讨厌也没关系。 自己感觉不到轻松和快乐,才是最可怕的生活状态。

December 8, 2022 · 1 min · Aoi